握的拼音读法
“握”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其拼音读作“wò”。发音时,先以声母“w”起音,注意双唇自然收圆并留一定空隙,舌尖轻抵下齿背;接着结合韵母“ò”,口腔保持半开状态,舌尖离开下齿,声调为去声(四声),音调从高音直降到底。这个音节在普通话中声调起伏明显,需注意尾音的降调,避免发成轻声或升调。例如“掌握”(zhǎng wò)中的“握”,常作为动词使用,与其他词汇搭配时需注意发音的连贯性。
“握”字的字形与含义
从字形上看,“握”由“扌”(提手旁)和“屋”组成。提手旁表明该字与手部动作相关,而“屋”的结构则赋予其空间感,象征用手掌握控制某一范围。其本义为用手抓持或包覆物体,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撮持也”。随着语言发展,“握”的含义逐渐延伸为掌控权力、资源或局势,例如“掌握命运”“握有主动权”等。
握的常用组词解析
掌握:意为对知识、技能或事物具有实际控制能力。例如“他熟练掌握了编程技术”,强调通过学习或实践熟练运用。
握手:指两人手掌相触的礼仪动作,象征友好或达成协议。如“两国领导人在会晤时握手言欢”,体现交流中的尊重与共识。
握拳:指双手蜷曲手指紧闭的动作,常表达决心或情绪。例如“他紧握双拳,目光坚定”,通过身体语言传递内心张力。
力握千钧:形容力气极大,成语源自“千钧重担”,比喻能够承担重大责任或挑战。
握瑜怀瑾:比喻拥有美德或高洁品质,出自《楚辞·九章》,喻指人才珍贵。
握字的文化内涵与延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手部动作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握手”不仅是日常礼仪,更在商务、外交场合成为合作或和解的标志。例如,《史记》记载“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中,樊哙以“按剑而跽”的姿态打破僵局,恰与“握拳”的力量感形成呼应,彰显忠诚与勇气,反映了古人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态度的智慧。
握字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文学创作中,“握”常被用于强化情感张力。如鲁迅《故乡》开篇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啊!这不是我二十年前的故乡么?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第二天,我便要离开故乡了。我的故乡还有些什么呢?待我到了故乡时,才发现祖居早已易主,族人寥寥无几。临行前,祖父特意留下一柄青铜剑,他握着我的手说:‘无论走到何处,莫忘本心。’”此处“握着手”的细节刻画,深化了祖孙间的情感联结与嘱托。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握的拼音读法和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