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句及拼音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拼音是“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李白以其豪放飘逸的诗风闻名于世,而这句诗更是以其夸张的手法成为千古名句。
二、诗句含义
从字面意义来看,“白发三千丈”描绘出了一头白发之长达到了三千丈这样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在现实中,人的头发不可能有如此之长,但诗人运用这样的夸张,是为了表达内心深处的忧愁之深。而“缘愁似个长”直接点明了因为有忧愁,所以才让头发好像这么长。这里的忧愁包含了诗人多方面的复杂情感,可能是仕途不顺,也可能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等。
三、创作背景
诗人在秋浦(今安徽贵池西)创作了这组诗。当时的李白政治上受到挫折,远离长安,四处漂泊。在这种境遇下,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愤懑和不甘。他看到秋浦的山水景色,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景色之中。那秋浦的水、山等自然景象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依托。而这两句诗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下诞生的,他通过描写自己的白发,以一种非常直观的、震撼人心的方式把自己内心的愁苦展示出来。
四、艺术特色
这两句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夸张。诗人运用极度的夸张,将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白发长度。这种夸张并非简单的夸大其词,而是有着深刻的心理依据。当人们沉浸在巨大的忧愁之中时,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头发早白就是这种影响的一种直观反映。这两句诗的简洁性和意境的深远性也是值得称赞的。仅仅十四个字,就把忧愁与白发的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五、文学影响
在文学史上,“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直被广泛引用和借鉴。后世许多诗人在表达忧愁之情时,常常会想起李白的这两句诗,并从中汲取灵感。它不仅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夸张手法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这两句诗也成为了人们形容忧愁之深的一种典型表述,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里,都能看到它的影响痕迹。
六、文化内涵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白发有着特殊的理解。白发往往与岁月、忧愁、衰老等概念相联系。李白这两句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人对忧愁的一种深刻认识,即忧愁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还会在身体外在表现上有所体现,如白发。这也体现了古人对身体和精神之间联系的一种朴素理解,同时也反映在诗歌创作中,成为了表达复杂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