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手表,售价24999元——比一辆五菱宏光MINI还贵。当华为在2025年11月25日发布WATCH 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师“紫金”款时,争议瞬间引爆网络。有人称其为“腕上艺术品”,也有人直言“不过是换壳卖钱”。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发布,更像是一场关于智能穿戴设备价值边界的公开审判。
华为这次推出的紫金款手表,采用10段18K黄金手工镶嵌、复合稀土紫色陶瓷表圈经1400℃煅烧成型,搭配蓝宝石镜面与钛合金镀金表带,工艺不可谓不精。功能上支持eSIM独立通话、北斗卫星双向消息、150米潜水、高尔夫模式,甚至能用星闪技术“无感”打开尊界S800车门。它既是工具,也是身份符号。但问题是:这些加起来,值两万五吗?
支持者认为,这早已不是一块普通智能表。它承载的是中国品牌对高端腕表话语权的争夺。在瑞士机械表出口连续下滑、劳力士二手价跳水的背景下,华为以“科技+健康+生态”重构高端逻辑。其搭载的ECG心电监测、血管弹性评估已接入华西医院研究项目,潜水通信可水下30米传信,星闪控车实现手势开门——这些能力,传统腕表无法企及。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三年质保、意外保障和原价50%的保值换新服务,试图打破“智能设备不保值”的魔咒。
质疑声同样尖锐。对比去年售价23999元的黑金款,紫金款核心芯片、传感器、续航并无跃进,主要升级集中在材质与配色。有用户调侃:“多镶了四段金条,就涨一千块?”在智能设备平均寿命仅3年的现实下,花接近一辆车的钱买一块注定淘汰的产品,是否理性?苹果Watch Ultra售价不足其一半,佳明顶级户外表也未破万元。华为走的这条路,更像是将奢侈品定价模型嫁接到科技产品上,靠文化叙事(如“紫气东来”)和名人代言拉升溢价。
然而,市场反应或许比舆论更真实。自2023年首代非凡大师问世以来,该系列已形成稳定高净值用户群。华为连续五年占据中国腕表市场出货量第一,其高端线正推动消费认知从“血统传承”转向“技术主权”。当机械表靠百年历史讲故事时,华为用北斗通信、AI健康、全场景互联构建新价值锚点。这不是简单的“换壳”,而是一场系统性品牌升维。
可以预见,未来高端腕表的竞争,不再是机芯与打磨的单一较量,而是科技厚度、生态闭环与文化表达的综合博弈。华为此举未必人人买单,但它确凿地划出了一条新战线:智能穿戴的天花板,不再由功能定义,而由价值共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