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下的广场上,一群身着卡通鸡造型的"大湾鸡"表演者与数十台银色机器人同台跳起了广播体操。这场看似荒诞的跨界表演,实则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的生动缩影。当传统民俗符号遇上人工智能技术,碰撞出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大湾鸡"造型源自岭南传统的舞鸡民俗,夸张的鸡冠、艳丽的羽毛与现代LED光源结合,每只"鸡"都重达15公斤却灵活动人。而与之共舞的机器人团队则搭载了最新运动捕捉系统,能实时模仿人类动作并自主编排队形。在第九套广播体操的音乐中,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准确完成"伸展运动""踢腿运动"等动作,还会在"大湾鸡"抖羽毛时同步闪烁七彩灯光,创造出人机互动的奇妙效果。
这场表演背后是技术团队半年的攻坚。工程师们为机器人编写了超过20000行代码,特别开发了"非对称平衡算法",使机器人能模仿"大湾鸡"重心不稳的滑稽步态。而民俗专家则考证了广府、潮汕、客家三地共12种传统舞鸡动作,将其融入广播体操的框架。项目负责人李明浩表示:"我们要让机器人跳出烟火气,也要让传统民俗焕发科技感。"
活动现场的市民反响热烈。当"大湾鸡"与机器人协作完成高难度的"体转运动加跳跃"组合时,全场响起阵阵掌声。带着孩子观看表演的广州市民陈女士说:"没想到广播体操还能这么玩,既锻炼身体又传承文化。"而在网络直播中,"机器人顺拐了""大湾鸡踩到数据线"等花絮片段更是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点击量突破8000万。
这场跨界秀蕴含着更深层的文化创新探索。策划团队透露,未来将开发"大湾鸡"机器人版,实现传统表演艺术的数字化保护;计划将这套特殊的广播体操推广到粤港澳三地的中小学校,让青少年在运动中感受文化融合的魅力。正如节目结束时大屏幕显示的那句话:"当非遗插上科技的翅膀,连体操都能跳出文化自信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