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获奖感言,不像是一个二十出头的人能说出来的,沉甸甸的,把所有尖锐的东西都化解了。他说,导演是现场的第一观众,演员们的狼狈和露怯,导演们都在包容,得到导演的认可,心里是沉甸甸的荣誉。
这话一出,底下那些见过大风大浪的导演们,眼神都变了。朱媛媛当初那句“千玺的刻苦是惊人的”,好像终于有了最直观的注脚。
可要把现在这个台上从容得体的青年,和当年那个在签售会上,眼巴巴看着队友桌前人头攒动,自己面前却空无一人的小孩联系起来,还真有点恍惚。那时候,组合里一个帅气,一个可爱,他夹在中间,话不多,总像个背景板,甚至被人说“丑”。
镜头不经意扫过他,那眼神里的落寞,是藏不住的。小小年纪,却要消化多不被看见的时刻。后来在一档节目里,主持人开玩笑问,在剧组能不能哭出来,队友一句轻飘飘的“我觉得这个面瘫应该不会哭”,他只是抿着嘴没说话。心里的苦,大概都自己咽了。
所以他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这股劲儿,一直憋着。直到《这就是街舞》,他坐在导师席上,用一段段惊艳的舞蹈回应了所有质疑。那一刻,他不再是边缘人物,流量汹涌而来。可流量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他比谁都清楚。于是他转身扎进了片场,像是要把自己重新捏碎再组合。
拍《少年的你》,制片人说他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身上担子太重。高烧不断,一遍遍拍落水的戏,他从不喊苦,一句“没事”就扛过去了。当制片人对他说“你不是流量明星,你是演员”时,这个一直很能扛的少年,眼圈红了。
后来拍《长津湖》,韧带断裂,对于一个舞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心里不可能没数。可他还是咬着牙坚持拍摄,连吴京都对他赞不绝口。他好像总在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去换取那份他渴望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不是粉丝的尖叫,而是每一个他塑造出的、能站得住脚的角色。
这条路走得太苦,以至于大家差点忘了他本来的样子。
直到前阵子,他出现在中网现场,一身清爽的蓝色棒球服,白色内搭,整个人干净得像一阵风。现场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顶棚,视频镜头都在跟着尖叫声颤抖。不知道是哪个粉丝喊了句什么,他嘴角忍不住上扬,那个笑容,久违地有了少年气。
很多人把现在的照片和小时候对比,发现真是等比例长大,只是褪去了稚气,眼神里多了些沉淀,但那份清澈还在。经历过多风波,眼神没变,是最难得的。
他走的每一步,好像都“与众不同”,从不走捷径,也不屑于争辩。站在领奖台上的自信张扬,都是从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里,一步步熬出来的。回过头看,他也还是一个少年,只是这个少年,过早地扛起了太多东西。
不知道他这样,是幸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