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拼音古诗版
“守株待兔”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不主动努力、只希望依靠运气获得成功的人。为了让更多儿童和汉语学习者理解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后人将它改编成了押韵易读的古诗版本,并配上拼音,方便朗读与记忆。
故事背景与寓意
故事讲述了一位农夫,在田间偶然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没有继续耕作,而是天天守在树桩旁,等待下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最后的总结可想而知,他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兔子,田地也荒废了。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愿付出努力、只想坐享其成的人。
拼音古诗版的内容
为了让这个寓言更易于传播与背诵,有人将其改编为四句七言古诗形式,并加上汉语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gǔ shī bǎn
tián lǐ yǒu zhū tù ,
tù zǒu chù zhū sǐ 。
yīn shì ér shǒu zhū ,
fù bú fù gēng qí 。
诗句解析
这首古诗语言简练,却完整还原了原故事的情节。“田里有株兔”描述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兔走触株死”讲述了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的意外;“因释而守株”说明农夫因此放弃了劳作;“复不复耕其”则点出最终最后的总结——他不再耕种,坐等收获。
教育意义
“守株待兔”的拼音古诗版不仅适合儿童朗读记忆,还能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勤劳致富的价值观。通过朗朗上口的形式,让深刻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的典范。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守株待兔拼音古诗版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