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本文选自韩非子五什么拼音
“守株待兔”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这篇文章收录在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著的《韩非子》中,用以阐述法律与制度的重要性,并批判那些固守旧习、不懂变通的行为。
故事内容简述
故事讲述了一位农夫,在田间劳作时偶然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毫不费力地捡到了这只兔子,从此便心存侥幸,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有兔子自动送上门来。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再也没有兔子出现,他的田地荒废了,最终一无所获。
寓意与启示
这个寓言讽刺了那些妄想不劳而获或拘泥于经验、不知变通的人。它告诫人们,成功来自于勤奋和努力,而不是靠运气;同时强调面对变化要灵活应对,不能墨守成规。
出处背景介绍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集,书中融合了法、术、势等各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反对空谈仁义。其中“五蠹”篇主要批评了五种对国家有害的人群,“守株待兔”的故事正是用来说明因循守旧的危害。
最后的总结
“守株待兔”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而不是寄希望于偶然的幸运。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守株待兔本文选自韩非子五什么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