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守株待兔”是一个出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常用来比喻那些不主动努力、只指望侥幸获得成功的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固守旧法、不懂变通的行为方式,提醒人们做事要有进取心,不能坐等机会降临。
故事起源(gù shì qǐ yuán)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一书,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书中讲述了一位农夫在田间劳作时,偶然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没有继续耕种,而是每天守着那棵树桩,希望再有兔子自动送上门来。最后的总结他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兔子,田地也荒废了。
成语释义(chéng yǔ shì yì)
“守株待兔”字面意思是守着树桩等待兔子的到来。它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愿付出努力却期待收获的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勤奋和智慧,而不是靠运气或老办法。
现实意义(xiàn shí yì yì)
在现代社会,“守株待兔”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有些人不愿意学习新技能,只靠过去的经验工作;或者有人不做准备,却幻想一夜成名。这些行为都属于“守株待兔”。因此,这个成语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提醒我们要不断进步、积极行动。
总结(zǒng jié)
“守株待兔”不仅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诫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才能真正走向成功。与其空等机会,不如主动创造机会。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守株待兔带拼音注释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