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守”的拼音和意思
成语“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人。其中,“守”字是这个成语中的第一个字,它的拼音是shǒu(第三声)。
“守”字的基本含义
“守”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常见的有“看护”、“守护”、“遵守”等意思。例如“守门”表示看守门口,“守法”表示遵守法律,“守候”则表示等待的意思。在“守株待兔”中,“守”指的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再次撞上树桩。
“守株待兔”成语的来源
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不再耕作,每天守着那棵树桩,希望再有兔子撞上来。最后的总结他不但没有再等到兔子,还荒废了田地。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不能寄希望于偶然,而应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创造机会。
“守”在成语中的作用
在这个成语中,“守”起到了动作的核心作用,表达了主人公固守原地、期望好运重现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等待,与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背道而驰。“守”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动词,更象征了一种思想上的僵化和对现实的逃避。
现代语境下的应用
今天,“守株待兔”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变通、依赖运气而不愿付出努力的人。“守”字也因此成为一种象征,代表了固步自封、缺乏进取心的状态。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应避免“守株待兔”的心态,而是要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变化。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守株待兔的守的拼音和意思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