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无策的拼音和意思怎么写的呀怎么读
“束手无策”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ù shǒu wú cè”。其中,“束手”指的是双手被捆住,无法动弹;“无策”则是没有计策、没有办法的意思。整个成语用来形容在面对困难或问题时,毫无办法、无能为力的状态。
成语的来源与典故
“束手无策”最早见于《三国演义》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战争局势紧张、谋士无计可施的情景。例如,在敌军压境、内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主将可能会因拿不出应对之策而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
词语结构解析
从词语结构来看,“束手”中的“束”是动词,表示捆绑;“手”则指代人的能力或行动力。“无策”中的“无”是否定词,表示“没有”,“策”原意是计谋、策略,合起来就是“没有任何办法”。
使用场景举例
这个成语在生活中非常常用,尤其是在描述遇到突发状况或复杂问题时显得无力解决的情况。比如医生面对一种新型疾病一时找不到治疗方案,可以说“对这种病症,医学界目前仍感束手无策”。
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束手无策”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无计可施”、“无可奈何”;而它的反义词则包括“胸有成竹”、“应付自如”、“妙计百出”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从容应对、有办法解决问题的状态。
如何正确使用“束手无策”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束手无策”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它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也可以用于较为严肃的对话中。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许多国家初期都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束手无策的拼音和意思怎么写的呀怎么读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