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古诗带的拼音版(袁枚)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袁枚的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灵动活泼,往往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独特的诗意。《题画》便是袁枚颇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下面为大家呈现这首诗的拼音版及相关介绍。
《题画》原文及拼音
《题画》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cūn luò wǎn qíng tiān ,táo huā yìng shuǐ xiān 。
mù tóng hé chù qù ?niú bèi yī ōu mián 。
诗意解读
这首《题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乡村晚晴图。首句“村落晚晴天”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傍晚时分,晴朗的天空下是宁静的村落。“晚晴天”给人一种温馨而惬意的感觉,仿佛让人感受到了夕阳余晖洒在村落里的温暖。次句“桃花映水鲜”,将视线转移到了桃花与流水之上,鲜艳的桃花倒映在水中,水因为桃花的映照而显得更加灵动,桃花也因水的衬托而愈发娇艳,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诗人将目光聚焦在了一幅有趣的画面——牧童不见了踪影,只有牛背上栖息着一只鸥鸟在安然入眠。这两句充满了童真童趣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引发读者的无尽遐想,让人仿佛看到了那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以及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宁静。
艺术特色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却又不失韵味。诗人用极为平实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能准确传达出乡村晚晴景色的迷人之处。在结构上,诗歌采用先整体描绘场景,再具体聚焦局部的手法。“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是对整体画面的概括性描写,为后面的细节刻画做了铺垫。“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则抓住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元素——牧童和鸥鸟,以提问的方式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神秘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捕捉和珍视。
艺术价值
袁枚的这首《题画》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自然、生活的态度。在当时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下,田园生活成为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宁静港湾,这首诗便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美丽乡村景色,让后人能够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乡村生态和文化氛围。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建立起诗人独特的诗歌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激励着后来的文人墨客用简单真挚的文字去发现和书写生活中的美好。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png)
点击下载 题画古诗带的拼音版(袁枚)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