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的拼音和笔顺是什么
“檐”是汉语中常用的汉字,其拼音为“yán”,注音符号写作“ㄧㄢˊ”。在普通话中,该字声调为阳平,即第二声,发音时需注意舌头卷起轻触上颚,保持气流平稳上升。这个字的书写笔画较为复杂,掌握其笔顺对汉字学习尤为重要。
檐的笔顺分解
根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范,“檐”字共17画,具体笔顺如下:
1. 横(一) 2. 竖(丨) 3. 撇(丿) 4. 点(丶)
5. 点(丶) 6. 横(一) 7. 横(一) 8. 横(一)
9. 竖(丨) 10. 横折(?) 11. 横(一) 12. 撇(丿)
13. 横撇/横钩(?) 14. 撇(丿) 15. 竖(丨)
16. 横(一) 17. 横折(?) 18. 横(一)(实际为17画,此处需修正笔顺计数)
正确的17画笔顺应为:
1. 横
2. 竖
3. 撇
4. 点
5. 点
6. 横
7. 横
8. 横
9. 竖
10. 横折
11. 横
12. 撇
13. 横撇/横钩
14. 撇
15. 竖提
16. 撇
17. 捺
拆解结构与难点解析
“檐”属于半包围结构的形声字(形旁“广”+声旁“詹”),书写时需注意内外部比例协调。其中:
- 部首“广”占据上部空间,首笔“点”应居于右上方
- 右下部分“詹”包含多个平行笔画,建议分步练习,如先完成三横再处理竖折
- 容易混淆的部分包括第十三笔“撇”与第十五笔“竖提”的转折角度,建议对照字帖加深印象
书写规范建议
书法练习中,初学者可采用田字格定位法:将字格分为九宫格,主体部分置于中宫位置,横画与竖画需平行对齐。专业书家特别强调第三笔“撇”需短促有力,第七笔“横”略向上倾斜,整体重心保持在竖中线位置。日常书写时,可借助《简化字总表》对照检查笔画是否完整。
文化内涵与字源演变
“檐”字从周代甲骨文时期便已出现,最初描绘的是屋檐覆盖梁木的侧面投影。《说文解字》释其为:“檐,?也。”(?指屋檐伸出墙体的部分),反映了古代建筑对防雨功能的重视。唐代李商隐《无题》中“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的诗句,更以“檐”象征精致的建筑美学。现代汉字简化过程中,该字笔画数从繁体字“簷”(19画)缩减为17画,既保留核心意象又提升了书写效率。
现代应用场景
在古建筑研究与园林设计领域,“飞檐”造型成为辨识东方建筑的重要标志。故宫太和殿的多层重檐结构,其精确的屋檐曲线计算背后涉及复杂数学原理。日常应用方面,书法爱好者常选择含“檐”字的匾额创作,如“云檐”“听雨檐”等雅称,赋予居住空间诗意氛围。该字在地理标识中也频繁出现,如古村落名称“三槐檐”“青石檐”等均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
拓展学习资源
推荐使用《汉字源流字典》深入探究形声字演变规律,或通过国学大师网查询历代书法碑帖中的“檐”字范例。基础学习者建议从标准楷书临摹入手,熟练掌握后尝试行书连笔技巧。值得注意的是,“檐”字在台湾繁体字体系中作为常用字仍保留19画写法,跨地区交流时需注意文字形态差异。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檐的拼音和笔顺是什么Word版本可打印